The 20th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9年6月16-22日 台湾嘉义
第20届海峡两岸三地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6月16日在台湾嘉义召开,并规划澎湖群岛生态及土地利用变迁的会后考察活动,竭诚欢迎各界学者专家共同参与。本学术研讨会自2000年起于香港、中国大陆及台湾各地轮流召开,历年会议提供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广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累积丰硕的经验和成果,提高两岸三地在水土资源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生态保育与区域发展、环境建设与防救灾害等技术研究与社会人文科学发展的学术水平,更竭力培养青年学子、年轻学者和科技工作者。
欢迎从事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环境资源与环境灾害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与专家共同参与本届研讨会。
一、研讨会主题
环境资源、生态保育与岛屿发展
二、会议专题
1. 环境质量与天然灾害
2. 环境资源开发与土地利用
3. 生态保育与区域发展
4. 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科学发展调适
5. 岛屿地理与生态发展
三、主办单位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
台湾生物多样性保育学会
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
四、协办单位
台湾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
台湾台北教育大学社会与区域发展学系
台湾台北市立大学地球环境暨生物资源学系
lovebet体育|爱博|lovebet爱博体育官网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江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五、会议地点
台湾嘉义 仁义湖岸大酒店 嘉义县番路乡内瓮村后坑仔35号
六、会议时间
2019年6月16日至22日
七、会议日程初步安排
6月16日 12:00-22:00 由桃园机场接机前往嘉义仁义湖岸大酒店
报到注册、缴费、领取会议数据
6月17日 08:30-12:00 会议报到、会议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
13:30-17:30 会议分会场(专题)、学生专场学术交流
6月18日 08:30-10:00 会议分会场(专题)、学生专场学术交流
10:00-12:00 闭幕式(优秀论文颁奖;下届会议安排;野外调查内容介绍)
13:30-17:00 会间参观:嘉义故宫南院
6月19日 野外调查:启程-由嘉义布袋港乘船前往澎湖马公港
6月20日 野外调查:澎湖群岛生态调查
6月21日 野外调查:返程-由澎湖马公港乘船前往嘉义布袋港,再由嘉义前往台北下榻
6月22日 回程日
八、会议费用与野外调查费用
1.会议费用与野外调查费用一律以新台币现金支付,各位代表可于台湾桃园机场使用银联卡在ATM提款,或是携带人民币于台湾的机场兑换台币,酒店无法提供刷卡服务。
2.大陆及香港参会代表会议费用为新台币8,000元/人、随行人员为新台币4,000元/人,学生为新台币3,000元/人(全日制学生证),以上包含会议资料、场地租用、会议晚宴、会间参观、出入境证件、机场统一接送及其他等,不含野外调查费用及会议期间住宿费用
3.台湾参会代表早鸟优惠(2019年3月20日前)费用为新台币4,000元/人,台湾院校学生为新台币1,000/人(台湾大专院校全日制学生证)。以上包含会议资料、场地租用、会议晚宴等,不含野外调查费用及会议期间住宿费用。
4.会议资助:为鼓励优秀学生参与会议报告发表,将择优资助5~10名进行论文宣读的在校学生,免除其会议注册费和会议期间住宿费。如参加野外调查,费用自理。
5.野外调查费用:<澎湖群岛生态调查>6/19-21日,三天两夜野外调查活动,至少30人成团,预估费用新台币约17,500至24,000元/人 (由于离岛交通船票或机票价格随季节浮动,将于第三轮通知确认)。
6.大会提供桃园国际机场接送机服务,野外调查结束后将由嘉义返回台北,请代表订机票以桃园国际机场为抵达与离台地点,有特殊需求请预先告知。
九、召集及联系人
召集人: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李定强 lidq@gzb.ac.cn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地学研究所 李载鸣 tmlee@faculty.pccu.edu.tw
lovebet体育|爱博|lovebet爱博体育官网 刘高焕 liugh@lreis.ac.cn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陈永勤 ydavidchen@cuhk.edu.hk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 卢光辉 andrewlo@faculty.pccu.edu.tw
lovebet体育|爱博|lovebet爱博体育官网 蔡强国 caiqg@igsnrr.ac.cn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伍世良slng@cuhk.edu.hk
联系人:
大陆方面联络人
刘静 (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
E-mail:liujing@soil.gd.cn
电话:020-87051806
台湾方面联络人&研讨会助理
许佑铭(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研究生助理)
E-mail: 2019symtaiwan@gmail.com
电话:(+886)02-2861-0511#25705
十、会议通知及与会回执
1. 论文发表形式:论文宣读
2. 论文摘要截止:2019年4月1日。会前汇编论文摘要集。
3. 论文全文递交:2019年5月31日。会后拟选择优秀论文推荐在《华冈地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或《应用生态学报》以专栏或专刊方式发表。
4. 会务组委会将对学生参会的发表论文进行评奖并颁奖。
5. 报名回执(第二轮)请于2019年4月1日前回复至本研讨会联络人。
附件:回执(见下页)
附件一:第二轮参会回执
第20届海峡两岸三地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术研讨会报名表
姓 名 | | 性 别 | |
职 务 | | 职 称 | |
单 位 | |
通讯住址 | |
联络方式 | 电话: 手机: |
E-mail | 必填,非常重要 |
微信号 | 建议填写,用于办理赴台手续及会议联系 |
论文题目 | |
参会型式 | □论文宣读 □只出席会议 □随行眷属 (与 同行) |
住宿安排 | □不需安排 住房型式: □单间(单床)(新台币 4,000元/人/日) □双人标间(两床,无加床服务)(新台币2,800元/人/日) □与随行眷属同住 □不指定,由大会协助安排 □其他: 。 |
野外调查 | 澎湖群岛三天两夜野外调查活动6/19-6/21 □参加 □单间(一大床,限单人)(每人团费为新台币17,500元) □标间(两小床,限两人)(每人团费为新台币24,000元) □不参加 |
备 注 | |
注:
1. 原定「墙报展示」由于征稿人数不足,统一以「论文宣读」进行论文发表。
2. 原定「屏东恒春半岛」由于不足出团人数,因此取消。
3. 请根据个人意愿及随行人员情况勾选住宿及型式。
4. 请勾选是否参与野外调查。
5. 可在备注栏提出其它建议和要求。
附件二、论文格式
论文撰稿格式
为汇编研讨会论文辑录,请论文宣读或墙报展示者,均须缴交摘要(2019年4月1日前)及全文(2019年5月31日前),并请以A4 (21 x 29.7 cm)大小纸张缮打制作,上下左右请留2.5公分宽的空白。相关格式如下:
一、题目及作者
(一) 文稿之题目、作者名、作者单位、摘要(包括关键词)均请同时并列中英文。
(二) 于中文姓名后上标编号,并在下一行对应编号注明中英文服务单位及职称。在此应使用学校和单位全名,如: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Department of Geography,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论文主发表者,请在中英文姓名后加注星号(*)。
二、摘要
(一) 摘要置于正文之前,中文先英文后,各以不超过500字为原则。
(二) 中英文摘要下均须附关键词 (Keywords),关键词以5个为限。
三、内文
(一) 主标题如:前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需加注项次。主标题为一、二、…,次标题则以 (一)、 (二) 项次标明。内文中每一段落起始缩排两个全角字空格。
(二) 采用引文时无论字义,拼法与标点符号,一定要与原始资料符合,并于文末注明出处。中文论文中引用文献时,需以括号注明作者全名及年份,如王秋原 (1983) 或 (王秋原,1983;王秋原、赵建雄,1995) 等;引用英文文献时,仅注明姓氏 (last name) 及年份,如Wang (1983) 或 (Wang, 1983),若该作者同时有数篇,按年代先后排列。
(三) 非数学式中之 ( )、[ ]、{ }等括号,均为半型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左括号与前一中文字间隔1个半型空格,右括号与后一中文字亦间隔1个半型空格。若左括号的前一中文字或右括号的后一中文字为标点符号,则不间隔半型空格。
(四) 前后文均为中文时的标点符号,均为全型字。前面为中文,后面为英文亦准此原则处理。
(五) 阿拉伯数字前之正或负号 (+或-) 与数字后之百分比 (%) 等符号为半型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除年份以外的阿拉伯数字,大于1,000的数字,一律加入分位号,如2,000,000。
(六) 均以公元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19年1月20日。
(七) 表格标题在表格上方,表格之附注、说明或数据源则放在表格下方;图与照片之标题在图之下方,图与照片之附注、说明或数据源放在图或照片与标题之间。
(八) 图、表与照片之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图3、表6、照片2。
四、引用文献
(一) 论文篇末书写引用文献时,应置于注释之后,按中文、英文及其他语文之顺序排列,并按作者姓名笔划及英文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有数项参考文献时,按出版年代排列,若同一年代有数项出版时,再以a. b. c.…编列。
(二) 引用文献之撰写方式如下:
1. 期刊论文
作者名(二位作者以上,请以姓排列于前)。发表年份。论文题目英文题目仅第一个前缀大写,其他均为小写),刊物名称(中文期刊名楷体,英文期刊全名斜体),卷数 (期数): 页数。
范例:
托德、薛益忠。1996。作为区域发展媒介的港口--台湾的例子,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研究报告,9:133-169。
Todd, D. and Y.C.Hsueh. 1988. Taiwan: Some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Geoforum, 19(2): 133-145。
2. 书籍
作者名。发表年份。书名(中文书全名楷体,英文书全名斜体),版次,出版公司(中文书籍为出版地:出版公司;英文书籍为出版地: 出版公司),页次(只列所引用之页数,不列总页数)。
范例:
薛益忠译。1988。Morrill Richard L.原著,社会的空间组织(第二版),台北:幼狮文化出版公司。
Hanink,Dean M. 1997.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conomic Geog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 无作者:以文献名称第一字母编排。
(2) 编辑之书 (作者即编者)
张炎宪,李筱峰,戴宝村(编)。1996。台湾史论文精选,台北:玉山出版社。
Bryan, R. B. (ed.) 1987. Rill Erosion, Cremlingen: Catena Verlag
(3) 编辑之书中的专文
姜道章。2001。明代的盐业地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济南:齐鲁书社,553-567。
Gray, Donald H. 1972. Soil and the City, in Thomas R. Detwyler and Melvin G. Marcus(ed.),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Belmont: Duxbury Press, 136-162.